关于群众路线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概述
发布时间:2014-04-04
【字体大小: 】
赣州稀土集团公司总经理钟鸣在第二次集中学习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在这里进行第二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集中学习,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观看了许多关于群众路线的文件和资料,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在座各位:群众路线到底是什么?它是什么时候正式形成的,之后又有哪些发展?在党的各个时期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我想,大部分同志可能都不能够清楚的回答上来。下面我就从群众路线的产生开始,再到它的一个发展完善过程进行一个系统的讲述,让同志们对群众路线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一、群众路线形成。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但群众路线的理念却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在共产党人心中成型:早在 1920年起草、1921年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就明确提出,要让“劳动群众”的势力“发展和团聚”起来,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这可以看作党的群众路线的萌芽。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同时凝结着全党的集体智慧。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强调要按“群众路线”办事,一切经过群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赣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形成地。中央苏区时期我党在这里进行了初始执政的伟大尝试,进行了争取群众、落实群众路线的探索和实践。毛泽东写下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等重要著作,解决了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和“怎么做”这三个事关群众路线的理论问题。从党的群众路线发展过程来看,它的形成和赣南苏区有着深厚的渊源,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形成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思考的深入,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对大革命时期形成的群众工作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升华,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一是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是概括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三是阐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关系。
二、群众路线的发展和完善。党的七大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系统总结。毛泽东在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和闭幕式讲话《愚公移山》中,都着重讲了群众路线问题。党的七大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党的七大强调:“我们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党与毛泽东思想根本的东西”。七大通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从四个方面对党的群众观点作了系统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并强调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
党的八大将党的群众路线写入党章。八大根据执政后党的状况发生的变化,第一次在党章中写入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要求“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根据毛泽东的论述,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要通过建立制度和加强监督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使党不脱离群众。邓小平指出,党的群众路线包含两方面内涵:一是从党的性质和宗旨上强调了“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二是从工作方法上强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党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群众路线理论。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的内涵作出了更为明确、简洁的概括,即“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指出,建设工作应该面对群众,不要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人民群众的利益首先就是物质利益,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这个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价值,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其与党的群众路线很好地融合起来:一方面,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和手段;另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又是群众路线和群众利益的最好体现。2002年至2012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成为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党的群众路线产生于党的初创时期,形成于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的传家宝。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长达九十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个问题上,有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着认识不清、处理不好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不少干部已经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的甚至严重脱离群众,违法违纪,贪污腐败并且这种现象还有不断扩大蔓延的趋势。
中央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在党的十八大上立即作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既是顺应人民期盼,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新时期践行党的宗旨,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这项活动,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的是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得好不好,愿不愿听取意见,会不会征求意见,能不能听进意见,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真心听取意见,要突出针对性。听取意见,主题不能分散,必须聚集在作风建设上,紧扣反对“四风”,听取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和践行群众路线的意见,自觉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排查、检修、扫除。防止似是而非、大而化之、不痛不痒,真正触及思想、觉到警醒,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效果。
二、真心听取意见,要注重广泛性。听取意见,切忌体内循环,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一竿子插到底。只有尽量拓宽征求意见的渠道,引导和鼓励大家直言不讳、畅所欲言,才能收集真想法,发现真问题。根据督导组安排,3月11日开始,陆续找高管、中层干部谈话;根据集团活动安排,至少用3天时间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听取基层党员、一线员工的意见,充分掌握基层的实际动态,最终使得公司的决策和安排与基层的实际情况相互吻合,这也正是群众路线要求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听取意见,要敢于听真话、听实话、听不顺耳的话,本着从善如流的态度,正确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真心听取意见,要增强实效性。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突出问题。只有紧密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才能做到不虚、不空、不漏。听取意见,要强化问题导向,好话、空话、恭维的话,不听不记,只记问题,特别是最直观、最激烈的问题,立即整改,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改起,让群众一开始就真真切切的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具体到我们公司来讲,就是要充分调动员工提问说事的积极性,我们高管要切实认真听取,不能光是口号,要充分体现到日常工作中来,做到工作有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果。另外,从接下来的四月份开始,公司将开展“赣州稀土集团发展规划大讨论”活动,希望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尽智尽力,开拓思想,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
群众路线教育,不能没有群众参与。群众履行监督责任,多提意见和建议,这是教育活动必须秉持的方法论和一个重要法宝。在听取意见这个环节,要努力拓宽渠道,收集真想法,发现真问题。